来源:滚动播报
(来源:上观新闻)
今日大暑,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已经到来。热浪如潮水般涌来,让人备受“烤”验。
很多人觉得,心肌梗死是寒冬的“常客”,夏日里无需担忧——事实恰恰相反,夏季的高温对人体的考验远不止中暑那么简单。它会让心血管系统承受巨大的压力,可能诱发心律失常、血栓形成,甚至直接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。不少人潜藏在热辣滚烫背后的心脏危机浑然不觉。
新华社图表,盛夏时节,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,尤其是对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来说,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相关专家建议,心血管病患者要积极预防急性心梗等心血管病意外发生。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
展开剩余83%高温天,心梗为何“虎视眈眈”?
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“攻击”是多方面的,每一环都暗藏风险。
1.脱水让血液变“黏稠”,血栓易形成
天热时,人体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的“出汗机”,人体水分随着汗液大量流失。如果没能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,身体就会陷入脱水状态,血容量随之减少。血液里的水分少了,就像河流里的水变浅,血液会变得黏稠,流动速度则会减慢。这种状态下,血管里的血栓很容易形成。一旦血栓堵住了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,心肌就会因缺血而坏死,心梗也就随之发生。特别是老年人,他们的口渴感变得迟钝,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处于轻度到中度脱水状态,风险也因此更高。
2.血管“扩张”又“加压”,心脏负荷陡增
为了散热,身体会让皮肤和四肢的外周血管像“打开的窗户”一样扩张,让更多血液输送到体表释放热量。这本是人体的自我降温机制,但血管扩张会导致血压下降。为了保证大脑、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,心脏不得不“加班加点”——加快跳动速度、增强收缩力量,来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流。这大大增加了心脏的工作负荷,对氧气的需求也跟着上升。这对于那些冠状动脉狭窄、供血不足的人来说,心脏的这种“超负荷运转”可能会直接引发心肌缺血、心绞痛,甚至恶化为心梗。
3.电解质流失变紊乱,心脏节律乱套
高温天大量出汗,流失的不只是水分,还有钠、钾、钙、镁等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电解质。如果只一个劲儿地喝白水,不及时补充电解质,就可能导致血液中钠浓度过低(低钠血症),或者钾水平失衡。电解质是维持心脏活动和正常节律的关键,一旦它们“乱了阵脚”,心脏的正常节律就会被打乱,出现心律失常。轻则让人感觉心悸、心律不齐,重则可能引发室性心动过速、室颤等致命的心律失常,甚至导致心脏骤停。
4.交感神经“兴奋过度”,斑块易“破裂”
高温就像一个“刺激源”,会让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变得异常兴奋,促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大量释放。这些激素会让心率加快、血压波动、心脏收缩力增强,整体增加心肌对氧气的消耗。更危险的是,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还会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得“不稳定”,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“炸弹”,一旦斑块破裂,就会迅速形成急性血栓,最终引发急性心梗。对于本身就有冠心病的人来说,这种机制的危害尤其大,堪称夏天“看不见的杀手”。
新华社图表,曹一 作
这些人群,高温天要格外“当心”!
冠心病患者: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,他的冠状动脉早已存在狭窄或斑块,高温天的血流变化、电解质紊乱、交感神经兴奋,都可能成为心绞痛发作或斑块破裂的“导火索”。
有心梗史者:这类人群的心脏供血储备功能通常已经受损,耐受能力较差,高温和脱水会进一步降低冠脉灌注,容易引发新的缺血事件或心梗复发。
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患者:这些基础疾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,高温天血压更容易波动、血糖更难控制,心血管意外的风险也随之升高。
老年人: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和口渴感减退,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脱水。同时血管弹性下降、心脏储备功能减弱,很难应对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,风险相对更高。
有吸烟史的人:吸烟本就会加速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,高温天血液黏稠度升高,会让这种危害“雪上加霜”。
长期透析或慢性肾病患者:他们调节水和电解质的能力较差,高温天更易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,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。
大暑时节,这样做能帮心脏“避暑”!
1.躲开“高温时段”,合理安排作息
高温期间,中午12时到下午3时往往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,像个“大蒸笼”,尽量避免在这个时段外出、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。如果必须出门,一定要做好防晒——戴上帽子、撑把遮阳伞,选择阴凉的路线。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,最好把外出安排在清晨或傍晚,那时温度较低,能减少高温暴露的时间。
2.科学补水,别等口渴才喝
高温天出汗多,水分流失快,补水要主动出击,不能等口渴了才想起喝。建议少量多次饮水,每次喝150–200毫升,让身体始终保持水分充足。老年人尤其要提醒自己定时喝水,别因为不觉得渴就忽略。不过,有心衰、肾病的人要听从医生的建议,合理安排饮水量,避免一次喝太多水增加心脏负担。
3.饮食清淡,给心脏“减负”
夏天的饮食应以清淡、易消化为主,像高盐、高脂、高糖的食物,就像给心脏“添堵”,要尽量少吃。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钾、镁的食物,比如香蕉、橙子、绿叶蔬菜、坚果、豆类,它们能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,给心脏“保驾护航”。此外,油炸、烧烤、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要少吃,以免增加胃肠负担,引发心率波动。
4.盯紧血压、血糖,及时调整用药
高温会让血管扩张,血压可能出现下降或波动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可能因为饮食、运动的变化而失控。有慢性病的患者,夏天要更频繁地测量血压、血糖,一旦发现异常,要及时就医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。有些患者发现高温期间血压下降擅自停药,反而可能导致血压反弹性升高,甚至诱发心脏事件。所有慢性病药物的调整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千万别自己“做主”。 保持血压、血糖的平稳,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防线。
新华社图表,医学专家提示,出现急性胸痛可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,争取让心梗患者在黄金120分钟内得到救治。 新华社发 王威 作
5.警惕“心梗信号”,及时就医
高温天要特别留意身体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:胸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心悸、出冷汗、头晕、恶心等,这些都可能是心梗的早期表现。一旦出现这些症状,千万别拖延,也别自行用药掩盖,要立即拨打120或前往医院急诊。心梗抢救的黄金时间很短,早期识别和治疗是挽救心肌、保住生命的关键。
大暑的高温,带来的不只是暑热难耐,更可能让心血管病患者面临“隐形的危机”。对于有心血管病风险的人来说,做好防暑降温、科学补水、均衡饮食、密切监测慢病指标、规律服药,以及敏锐识别胸痛等危险信号,都是这个夏天必不可少的“心脏防护盾”。
作者: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苗雨桐医生、韩文正副主任医师
原标题:《科普|今日大暑,滚滚热浪中,如何预防暗藏的心梗“杀机”?》
栏目编辑:王蕾 文字编辑:郜阳 题图来源:东方IC 图片来源:新华社
来源:作者:苗雨桐 韩文正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在线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