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秋天在巷口小卖部买烟,我还跟老板开玩笑:"这烟再涨,我就得把烟盒剪了糊窗户。"当时老板笑我夸张,说"国家定价,哪能说涨就涨"。可今年开春再去,常抽的那款烟价签换了新的,比去年贵了两块五。捏着烟盒站在柜台前,我突然觉得,这话怕是要应验了。
一、烟价跳着涨,兜里的钱跟不上
我抽了快二十年烟,从最早四块五一包的"红梅",换到后来八块的"红塔山",再到这几年常抽的十五块"利群"。以前涨价都是一块一块地挪,今年不一样——过完年刚涨了一块,三月中旬又贴了张新价签,直接飙到十七块五。
那天在小卖部算账,老板叹了口气:"不光你这款,二十以上的基本都涨了,最便宜的那款'哈德门',也从七块涨到八块五了。"我捏着三张十块的票子,突然没了买的兴致。倒不是差这两块五,就是觉得憋屈——烟还是那烟,纸还是那纸,凭啥说涨就涨?
回家路上碰见老张,他蹲在墙根抽烟,手里夹的不是平时的"南京",而是根卷得歪歪扭扭的烟卷。"咋抽这个?"我问他。老张弹了弹烟灰:"十三的'南京'涨到十五了,抽不起喽。这烟丝五块钱一两,够我抽三天,比买烟划算多了。"
我凑过去闻了闻,烟味比成品烟冲点,但透着股生烟叶的香。老张分给我一根,打火机"咔"一声点燃,吸了口呛得我咳嗽,可咽下去后,那股子劲儿比成品烟还足。"你还别说,"老张眯着眼笑,"这玩意儿就是卷着麻烦点,抽着不差啥。"
从那以后,我发现巷子里的老烟民手里的烟变了样。王大爷以前总揣着"黄鹤楼",现在兜里装着个铁皮烟盒,里面是黄澄澄的烟丝和一沓卷烟纸;老李更绝,从集上淘了个手动卷烟机,揣在怀里跟宝贝似的,见人就显摆"三秒钟卷一根,比机器包的还紧实"。
有次在公园下棋,老李边卷边算:"一两烟丝八块,能卷三十根,合着一根两毛七;以前抽的烟十五块二十根,一根七毛五。你算算,抽一个月能省多少?"我扒着手指头数,还真差出两包烟钱来。
二、小卖部的烟堆成山,卷烟摊却排起队
巷口小卖部的刘老板,今年春天把柜台最上层的烟盒摆得整整齐齐,可底下的货架堆得更满。有次去买酱油,瞥见他掀开柜台下面的挡板,里面码着十几条没拆封的"中华",烟盒上落了层薄灰。
"这烟不好卖?"我问他。刘老板苦笑:"三十以上的都积压了。以前逢年过节,十条八条地走,现在一个月能卖出去两条就不错。上周烟草公司又让订,说不订够量,下个月低价烟配额就减,我硬着头皮订了五条,现在看着就头疼。"
他指着门口的空纸箱:"你看这堆纸箱子,以前都是空烟盒,现在一半是卷烟纸和烟丝袋。集上那个卖烟丝的老王,每周三来巷口摆摊,上次我瞅着他收摊时,钱袋子鼓得拉链都拉不上。"
这话我信。上周三路过巷口,果然见老王支着个小马扎,面前摆着五六个玻璃罐,红的黄的烟丝分门别类,旁边堆着一捆捆雪白的卷烟纸。围着他的全是老熟人——王大爷捏着烟丝闻,老李在试新到的薄荷味烟丝,连平时最讲究的赵老师,都拿着张卷烟纸学得认真。
"这烟丝分等级,"老王给我介绍,"浅黄的是烤烟,冲点;发红的是晒烟,绵点。十块钱一两的就不错,够抽得讲究了。"我买了二两浅黄的,又要了一本卷烟纸,花了十二块。回家卷了一根,虽然歪得像毛毛虫,可抽着那股劲儿,真不比成品烟差。
现在巷子里碰面,老烟民们打招呼的方式都变了。"今天卷的烟丝够劲不?""给我张纸,刚卷到一半纸没了""你这卷烟机借我用用,我那手笨得卷不紧"——以前聊的是"今天抽啥烟",现在聊的是"烟丝在哪买的"。
三、不是戒不掉,是不想被"拿捏"
有天晚上跟儿子视频,他看见我手里的卷烟,皱着眉说:"爸,你咋抽这个?不卫生不说,听说烟丝里可能有杂质。"我没跟他抬杠,其实我知道,老伙计们选烟丝,不全是为了省钱。
王大爷的退休金不算低,每月三千多,别说十五的烟,三十的也抽得起。可他说:"不是花不起这钱,是不舒坦。他说涨就涨,咱老烟民就跟被捏着鼻子走似的,凭啥?我抽自己卷的,想抽啥味抽啥味,想卷多粗卷多粗,自在。"
老李更直接:"我抽了三十年烟,没给国家少交税。现在说涨就涨,连个招呼都不打,那我就不买你的账。反正烟叶有的是,大不了自己卷,还能让你把烟民的嘴都堵上?"
上个月巷子里组织体检,医生劝大家少抽烟。王大爷拍着胸脯说:"我现在抽得少了!以前一天一包成品烟,现在卷一根抽半截就够了,不知不觉就少了。"我也发现,自己现在一天顶多卷五六根,比以前抽成品烟时少了一半——卷烟麻烦,反倒成了"减量"的由头。
前几天在集上碰见卖烟丝的老王,他说最近进了批细卷烟纸,跟成品烟差不多粗细。我买了两沓,卷出来果然好看多了,不像以前那样粗得像雪茄。给老张递了一根,他咂咂嘴:"这看着就像样了,比买的烟有成就感。"
四、给想少抽点的老伙计,几个实在招
虽然现在抽自卷烟,但看着身边有人慢慢戒掉,心里也痒痒。楼上的赵老师就是,以前跟我们一起蹲墙根抽烟,现在天天去公园打太极,气色比以前好多了。他教了我几个慢慢减量的法子,试了俩月,还真管用:
1. "限量法":每天早上起来,数好当天要抽的根数,用小盒子装着,抽完就没。我刚开始每天数八根,现在减到五根,到晚上实在想抽,就嚼块口香糖扛过去。
2. "延迟法":烟瘾上来时,别立马卷,先喝杯茶,或者去阳台站五分钟。赵老师说,烟瘾那股劲就三分钟,扛过去就忘了。我试过几次,还真管用——有时候站在阳台看会儿云,回来就不想抽了。
3. "换口味":买烟丝时特意挑淡点的,抽着没那么冲,慢慢就觉得太浓的受不了。老李更绝,他买了包薄荷糖,想抽烟时就含一颗,说"嘴里凉丝丝的,比抽烟舒坦"。
4. "找事干":手里闲下来就想抽烟,那就找点活儿忙。我最近跟着老张学木工,刨木头、锯板子,手上沾着木屑味,一天下来都顾不上卷烟。
其实老伙计们心里都清楚,抽烟不是啥好事。只是抽了大半辈子,一下子戒不掉,就跟老伙计似的,相处久了难舍难分。但烟价这么一涨,倒像是有人推了一把——要么花冤枉钱抽成品烟,要么费点劲卷烟丝,要么干脆慢慢减量。
那天在巷口,王大爷卷着烟说:"说不定再过两年,咱都戒了,天天去公园打太极,比蹲墙根抽烟强。"我望着天上的云,突然觉得这话挺靠谱。烟这东西,抽了是习惯,戒了是新生,反正怎么着,都比被涨价牵着鼻子走强。
重要合规声明
本文仅为个人观察与生活体验分享,所述烟草价格及市场现象为局部地区感受,不代表普遍情况。吸烟有害健康,无论成品烟还是自卷烟丝,均对身体有不良影响。戒烟需结合个人实际,建议通过科学方式逐步调整,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帮助。
配资在线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